宫颈癌筛查的“前世今生”(上篇)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1623 更新时间:2016年06月06日10:30:48 打印此页 关闭

宫颈癌筛查近30年来,发展迅猛,新技术、新方法层出不穷,经历了从原始的“刀耕火种”到现代的“人工智能”发展历程。“存在的就是合理的”,在此,对于宫颈癌筛查的发展历程,从技术方法和产业发展角度,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和评论,以期让读者能更全面的了解宫颈癌筛查方法和筛查市场,更深刻的体会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存在的合理性。


从宫颈癌筛查近3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,有以下发展趋势:1)从手工操作,向自动化操作方向发展。2)从主观判定,向客观初判+主观复核方向发展。3)从强调筛查高敏感性和高阴性预测值,向同时强调筛查高特异性和高阳性预测值,再向同时强调阳性高风险提示度,阴道镜检高检出率方向发展。4)从强调肿瘤不漏检,向同时强调适度筛查,再向强调精准筛查方向发展。


本文论述的宫颈癌筛查技术和方法,均拥有一定市场份额和影响力,按其市场认可时间进行阶段分析,不以上市时间为标准,个人评述,仅供参考。


第一阶段:“巴氏涂片+巴氏分级”+“扩阴器检”(目标:宫颈组织细胞病变筛查手段从无到有)。

   ①“巴氏涂片+巴氏分级”为非特异性常规染色法,40年代发明的细胞病理筛查技术沿用至今。

  • 优势:便宜,便于普查。

  • 不足:其所制细胞涂片,细胞堆积在一起,有较多红细胞和粘液干扰,不便于观察,诊断的准确率低。


   ②“扩阴器检”,借助醋酸和碘染色,通过肉眼观察宫颈病变情况。

  • 优势:无特殊设备要求,便于基层医院开展和普查。

  • 不足:微小病灶容易遗漏,准确率低。


 第二阶段:“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术+TBS分级”+“光学阴道镜检”+“宫颈管搔刮术”(目标:提高宫颈组织细胞病变筛查敏感性,降低漏筛率)。


    ①“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术+TBS分级”为非特异性常规染色法。90年代,新的宫颈癌细胞病理筛查技术引进中国,从最早的膜法薄层制片术,再到自然沉降法制片术,同时推出了更科学的宫颈细胞病变TBS分级法,使得宫颈细胞病理筛查逐渐成为常规,学术界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,为宫颈癌筛查指南制定奠定了基础,开启了宫颈癌循证医学筛查时代。

  • 优势:血细胞和粘液得到有效清除,同时可以制得单层细胞,宫颈细胞形态便于观测。其较之“巴氏涂片+巴氏分级”,敏感性和特异性有较大提高。

  • 不足:其敏感性仍然有限,存在一定比例宫颈高级别细胞病变漏筛。

    ②“光学阴道镜检”即指通过光学透镜系统成像的阴道镜。

  • 优点:可将病灶放大10-40倍,根据宫颈上皮在光线作用线呈现的变化来分析病变,进行病变组织活检,提高活检准确性,降低漏检率

  • 不足:需要在目镜下观测,操作和判读不方便。宫颈管病变无法观测,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组织活检漏检率

    ③“宫颈管搔刮术”,可获得阴道镜检不易活检到的宫颈管腺细胞病变。

 第三阶段:“hrHPV DNA不分型检测”+“电子阴道镜检”(目标:进一步提高宫颈组织细胞病变筛查敏感性,进一步降低漏筛率)。


    ① 2008年,豪森由于发现宫颈癌主要由于高危型HPV感染所引起,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。“13种hrHPV DNA不分型检测(二代杂交捕获法)”作为一种新的筛查手段(病毒病因筛查指标),纳入宫颈癌筛查指南。

  • 优势:以hrHPV全长DNA为模板,不受L1DNA缺失的影响。其较之TCT检测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获得极大提高,其敏感性可达95%,阴性预测值可达99%

  • 不足:hrHPV DNA单独阳性(TCT为NILM,hrHPV DNA阳性)推荐1年随访,不建议阴道镜检转诊,存在一定比例宫颈细胞高级别病变漏诊风险。其较之TCT检测临床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更低,阳性风险提示度不足。

    ② 宫颈癌筛查指南修订:


  • hrHPV DNA作为TCT的分流指标(ASC-US分流):hrHPV DNA阳性——阴道镜检转诊;hrHPV DNA阴性——半年复查。

  • hrHPV DNA亦可作为TCT的联检指标(TCT+HPV DNA联检):ASC-US/LSIL+hrHPV DNA阳性——阴道镜检转诊;ASC-US/LSIL+hrHPV DNA阴性——半年复查)。


     ③ “电子阴道镜检”,即指通过CCD将光学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成像的阴道镜。

  • 优势:可以通过电脑进行观测,进一步提高活检准确性,降低漏检率,同时提高操作和判读便捷性

  • 不足:病变病灶的判定仍然存在主观因素的影响,组织活检检出率受镜检临床医生的水平影响较大

第四阶段:“hrHPV DNA全分型检测”+“DNA倍体定量分析”(目标:适度降低宫颈细胞病变筛查敏感性;提高阳性风险提示度;提高阴道镜转诊率)。


    ①“hrHPV DNA全分型检测(PCR+分型检测)”

  • 优势1:不仅检测高危HPV(与宫颈癌相关HPV亚型),亦可同时检测低危HPV(与尖锐湿疣相关HPV亚型),每种亚型均能区分和识别,如16/18型hrHPV阳性,推荐阴道镜检转诊。其较之“hrHPV DNA不分型检测”阳性风险提示度有较大提高

  • 优势2:推出了一过性感染(1年内,每次间隔半年,两次检测不是同一亚型,或者第二次检测转阴,此HPV感染宫颈癌风险较低,推荐随访复查)和持续性感染(1年内,每次间隔半年,两次检测是同一亚型,此HPV感染宫颈癌风险较高,推荐阴道镜检转诊)的概念。其较之“hrHPV DNA不分型检测”阳性风险提示度有较大提高

  • 不足1:以hrHPV L1 DNA为模板,由于L1DNA缺失的影响,存在5-10%的漏诊。其较之“hrHPV DNA不分型检测”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有所降低

  • 不足2:非16/18型hrHPV DNA单独阳性(TCT为NILM,非16/18型hrHPV DNA阳性),推荐1年随访,不建议阴道镜检转诊。其阳性风险提示度尚有待进一步提高,仍然存在一定比例宫颈细胞高级别病变漏诊风险

     ② “DNA倍体定量分析”为非特异性细胞核特殊染色法,宫颈醋酸白染色(VLI)以及宫颈卢戈氏碘染色(VILI),通过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系统(DNA-ICM)对细胞核内DNA含量或倍体的测定来判断细胞的生理状态和病理改变,适用于病理医师缺乏以及水平低下地区。

  • 优势: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和远程判读,其较之TCT判读便捷,敏感性有所提高。

  • 不足:其较之TCT缺乏权威循证数据支持,阳性风险提示度有限,阳性样本并不能被推荐进行阴道镜检转诊。


上一条:宫颈癌筛查的“前世今生”(中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