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颈癌筛查进入21世纪10年代,筛查新技术和新方法百花齐放,筛查理念和筛查市场不断的发生演变,相关法规和筛查指南持续的修订和完善,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:
“hrHPV DNA 12+2检测”、“hrHPV E6/E7 mRNA 检测”、“p16双染和多染检测”、“TCT人工智能检测系统”和“阴道镜人工智能检测系统”等进入市场,使得兼顾筛查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,兼顾阳性高风险提示度和阴道镜检高阳性率,兼顾不漏癌和不过度筛查的“精准”筛查成为了可能。
2012年,LAST指南将p16纳入宫颈癌筛查组织病理辅助诊断。
2014年,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(FDA)批准一种已经上市的人乳头状瘤病毒(HPV)检测工具(cobas HPV test)增加适应证,可用于≥25岁女性宫颈癌的初筛。美国SGO、ASCCP、ACOG、ACS和ASCP等多个组织的13名专家组成了指南小组,提出了高危HPV检测用于宫颈癌初筛的中期指南(简称“中期指南”)。
2014年,继2价和4价HPV疫苗中国获准上市之后,9价HPV疫苗通过cFDA的审批在中国获准上市。此事件,中国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和预防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。
2015年,国家食药监总局(cFDA)发布《人乳头瘤病毒(HPV)核酸检测及基因分型、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》,强调HPV核酸检测阈值的设定;强调HPV核酸检测临床预期用途需建立在临床试验的基础上;强调HPV高危型13种必须涵盖,HPV中危型5种可包含,HPV低危型注册申报严格限制,其他新的HPV型别严格论证。
2015年,TBS指南推荐p16、ki-67、TOP2A/MCM2(pro EXC)为宫颈癌筛查最有研究价值的生物标记物。
2018年,国家卫健委发布了《关于印发原发性肺癌等18个肿瘤诊疗规范(2018年版)的通知》,其中强调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,目前主要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法(TCT),HPV检测可以作为TCT的有效补充。
2019年,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《深度学习辅助决策医疗器械软件审评要点(征求意见稿)》并公开征求意见,这也意味着三类AI医疗器械的审评标准已离落地不远,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有望被打破。
本文延续宫颈癌筛查的“前世今生”(上篇),继续宫颈癌筛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简单介绍和评价,个人评述,仅供参考。
05
第五阶段:“hrHPV DNA 12+2检测”+“hrHPV E6/E7 mRNA 检测”(目标:确保筛查高敏感性;提高筛查阳性风险提示度和阴道镜检阳性率;减少过度筛查和过度干预)。
①“hrHPV DNA 12+2检测(PCR-荧光探针法)”
优势1:以hrHPV L1 DNA为模板,但通过多套引物探针设计,降低L1DNA缺失所造成的漏诊率,其兼顾了“hrHPV DNA不分型检测”的高敏感性和高阴性预测值。
优势2:通过16/18型的判定,提高了阳性风险提示度,16/18型hrHPV DNA阳性推荐阴道镜检转诊,其兼顾了“hrHPV DNA全分型检测”阳性高风险提示度。
不足1:非16/18型hrHPV DNA单独阳性(NILM+非16/18型hrHPV DNA阳性),推荐1年随访,不建议阴道镜检转诊。其阳性风险提示度尚有待进一步提高,仍然存在一定比例宫颈细胞高级别病变漏诊风险。
不足2:16/18型hrHPV DNA单独阳性(NILM+16/18型hrHPV DNA阳性),推荐阴道镜检转诊。其阳性风险提示度有限,阴道镜检阳性率较低,存在过度活检。
② “hrHPV E6/E7 mRNA 检测”+“16/18 型hrHPV E6/E7 mRNA 检测”
优势1:以 hrHPV E6/E7 mRNA为模板,其进行高危型13种,中危型1-2种hrHPV 检测,E6/E7 mRNA较之L1 DNA不易缺失,漏诊率较低。
优势2:作为一种宫颈癌致癌蛋白-hrHPV E6/E7癌蛋白表达检测方法,可判断hrHPV 处于致癌静止期还是致癌活动期。其敏感性与hrHPV DNA检测相当,特异性较之hrHPV DNA检测有一定程度提高。
优势3:“16/18型 hrHPV E6/E7 mRNA 检测”较之“16/18型 hrHPV DNA 检测”阳性风险预测值更高,阴道镜检阳性率更高。
优势4:“hrHPV E6/E7 mRNA 检测”不仅是一种宫颈癌筛查指标,亦是宫颈癌进展指标。其阳性代表病变将进一步进展,可建议积极干预;其阴性代表病变将转归,可建议保守治疗。
不足1:目前hrHPV E6/E7 mRNA检测无全分型和12+2检测产品,其需要先进行hrHPV E6/E7 mRNA初筛,阳性再进行16/18型hrHPV E6/E7 mRNA分流,检测费用较高。
不足2:非16/18型hrHPV E6/E7 mRNA单独阳性(NILM+非16/18型hrHPV E6/E7 mRNA阳性),推荐6-12个月随访,不建议阴道镜检转诊。其阳性风险提示度尚有待进一步提高,仍然存在一定比例宫颈细胞高级别病变漏诊风险。
③ 宫颈癌筛查指南修订:
· 低危人群:
21-29岁有性生活妇女:TCT初筛,HPV DNA/RNA分流。
30-65岁有性生活妇女:HPV DNA/RNA初筛,TCT分流。
· 高危人群:
HPV DNA/RNA+TCT双联检。
06
第六阶段:“p16双染/多染检测” +“TCT人工智能检测系统”+“阴道镜人工智能检测系统”(目标:兼顾宫颈组织细胞病变筛查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;兼顾阳性高风险提示度和阴道镜检高阳性率;兼顾不漏癌和不过度筛查)。
① “p16双染/多染检测(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ICC/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)”为特异性特殊染色,其靶标属于宫颈癌特异性肿瘤标记物范畴,为组织细胞病理形态学的最佳伴随诊断。其兼顾了筛查高敏感性、高特异性、阳性高风险提示度和阴道镜检高阳性率,是临床综合指标最佳筛查方法。
优势1:“HPV DNA/RNA”筛查靶标为宫颈细胞病变前“病因筛查指标”,其和宫颈细胞高级别病变相关性有限,尤其阳性风险提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。ICC筛查靶标为宫颈细胞病变后“病变筛查指标”。其较之“HPV DNA/RNA筛查靶标”敏感性相当,特异性更高,与宫颈细胞高级别病变相关性更强,阳性风险提示度更高。
优势2:“TCT”为传统的宫颈细胞病变筛查指标,ICC为新一代的宫颈细胞病变筛查指标。
TCT(阳性判定标准为ASC-US+):ICC较之TCT敏感性相当,特异性更高,阳性风险提示度更高;
TCT(阳性判定指标为ASC-H+):ICC较之TCT特异性相当,敏感性更高,阳性风险提示度更高;
优势3:
ICC双染可以独立进行HSIL+和HSIL-的鉴别,但需要结合TCT,方可进行LISL和NILM的鉴别;
ICC多染可以独立进行HSIL+和HSIL-的鉴别,同时无需结合TCT,亦可独立进行LSIL和NILM的鉴别;
优势4:IHC可提高宫颈癌组织病变诊断准确度。其较之单纯的组织HE染色病理形态学诊断,组织形态病理+组织免疫病理联合诊断将更为准确,尤其进行CINⅠ和CINⅡ的鉴别诊断。
不足1:ICC虽然较之TCT(阳性判定指标为ASC-H+)敏感性显著提高,较之hrHPV DNA/RNA敏感性相当,但仍不可作为单独初筛指标,需联合TCT方可进行双联初筛,确保筛查的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。
不足2:ICC/IHC目前为医疗器械一类证,其仅需省级药监备案,免临床试验,免注册审批,故市场上产品众多,良莠不齐,低质低价。
不足3:ICC目前手工操作为主,结果重复性差;无专用的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全自动一体染色机,使用免疫组化全自动染色机,将造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试剂大量耗损。
不足4:ICC目前人工判读为主,无配套的人工智能判读检测系统,虽然特异性染色较之TCT的TBS形态学判定更容易,但是判读工作量仍然较大,仍有一定的判读难度(异常细胞簇双染判定,以及异常细胞单染+形态学综合判定),仍然需要一定的判读经验和水平。
② 筛查指南修订:
低风险人群,风险低,人群大,单独初筛为主(费用合理控制,适度减少漏诊)。
21-29岁有性生活妇女:TCT初筛,ICC分流。
30-65岁有性生活妇女:“hrHPV DNA/RNA” 初筛,ICC分流。
· 高风险人群,风险高,人群小,双联初筛为主(尽量减少漏诊,适度增加费用)。
TCT + “hrHPV DNA/RNA” 双联初筛,ICC分流。
③ “TCT人工智能检测系统” 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,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形态学判读,按TBS进行分级,给予宫颈细胞病变判定。
优势:进一步提高了TCT敏感性,降低了病理医生的读片难度,减少了读片工作量。
不足:
“TCT人工智能检测系统” 为保证判读的高敏感性和低漏检率,显著提高了阳性率,降低了特异性。
其对于HSIL和LISL存在一定错判率,细胞病变精准判定有待提高。
目前上市仅为一代产品,其仅能作为初诊判定,需人工复核,不能独立进行最终确诊判定。
④“阴道镜人工智能检测系统” 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,使用不同波长光和业界公认电阻抗技术的生物传感器,更精准的反馈细胞和组织的生理变化。
优势:进一步提高阴道镜宫颈组织活检准确性,降低漏检率,同时降低了临床医生的活检判定难度。
不足:人工智能虽然可以辅助临床医师初筛,但无法做最终判定,仍然需要临床医生做复核确认。